找到相关内容106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慧学概说(一)

    推究、抉择、寻思等功用。缘世俗事相是如此,即缘胜义境界,亦复要依寻伺抉择等,去引发体会得诸法毕竟性。因为唯有这思察简择,才是观慧的特性。般若经中的十八,即是寻求诸法无自性的种种观门。如观门修习成就,名为般若;所以说:“未成就名,已成就名般若”。因此,修学佛法的,若一下手就都不分别,以为由此得无分别,对一切事理不修简择寻思,那他就永远不能完成慧学,而只是修止或者定的境界。  慧之究极体相 初习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70042683.html
  • 禅护国论

    常乐观如是法相。安住不动如须弥山天台大师云观者中道观智也。一切法者。十法界境也。乃至凡有十九句。初一句总。后十八句对大品十八又经云。如来灭后于末法中欲说是经。应住安乐行。若口宣说。若读经时。不乐说人...碧砌。素臣行治世之经。缁侣弘出世之道。四韦之法犹以用焉。五家之禅岂敢舍诸。而有谤此之者。谓为暗证禅。有疑此之者。谓为恶取。亦谓非末世法。亦谓非我国要。或贱我之斗筲以为未征文。或轻我之机根。以为难兴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4043005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7)

    毕竟净,成道相智,法不知法住正定聚。无执著者:若有巧便,不转二想,我能行证如是行证,达十八,故无所执著。若无巧便,起种种想,便知执著。应劝有情,忘其所能,自他无损,乃离执著。更有微细念取佛相、随喜...读〈无阙品第七十九〉。  云何严净佛土耶?龙树有言:六度是初发心道,三十七品但求涅槃,十八法但求佛道。唯道相智是菩萨道,总一切法是菩萨道故。修菩萨道:一、知自性不执,而亦教他不执;二、知自性空无所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244215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9)

    寻思,得四如实智。依识有所得、境无所得生,而所取破,即得暖顶位;依境无所得、识无所得生,而能取破,即得忍及世第一位。世第一位,一刹那见道入地矣。其在龙树中观,初观无常,驯习以后继以观,所谓三十七菩提至涅槃城、三三味入涅槃门是也。初熟柔顺忍,后得无生法忍,得无生法忍而入地矣。其在一乘《大涅槃》,由圣行三学,进梵行无量,复由梵行所修之舍为十八,乃得天行,入地六度矣。其在《华严》,地前七方便异常明了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344217.html
  • 思想研究的一个面向:判定“《中论》是《阿含》通论”的综合省思

    要求来说,要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,最直接也是必要的,便是从文本的内容来检验其是否另一本书的通论。另外,《般若经》的空有“七、十四十八”等,且有小品系、大品系等思想史上的演变,内容非常复杂,可是蓝氏...。。  但特别引起笔者研究兴趣的原因是,印老自早期著作—《中观今论》—便已完成,乃至后期著作—《之探究》—仍未更动的此一创见:“《中论》是《阿含》通论”,究竟在性学、龙树学的研究上,扮演何种地位?...

    黄瑞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1944438.html
  • “学不证”之研究

    两个层次,即初学者及深入者。因为《大品般若》“学不证品”之初,佛告诉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的修学方法时,言: 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,应观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十二入、十八界、乃至应观欲、色、无色界...中;是时即行、无相、无作解脱门。当知是菩萨有方便力,行三解脱门,而不舍众生。  第三复次:  复次!菩萨欲观甚深法,所谓十八、三十七品、三解脱门,先应作是念:众生长夜著我相等,行者若直观甚深法,或...

    释如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345081.html
  • 般若波羅蜜初探-以《大智度論》為主

    即是方便;「觀與慈悲相調和」的方便[69]…等;而菩薩「學不證」涅槃的方便為何?《大智度論》卷58云:  菩薩雖行三十七品、十八知諸法畢竟不可取,亦不證聲聞、辟支佛道,而能還起善法教化眾生,淨佛...。以初期大乘般若法門而言,在原始般若並沒有說到,至《下品般若》才看到「以法住般若波羅蜜」[107],但並未將分類組合起來。至《中品般若》則提及七,之後則有十四、十六十八、二十空等。在《...

    釋安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1845193.html
  • 四~六世纪中亚天山南麓的华严义学与卢舍那造像

    请到长安的时间重叠。   最后本经注引用了三部经典,一是支谦本《维摩鞊经》,二是竺佛念所译《璎珞经》,三是言“十八” 的《放光般若》,这三部经皆是道安用力甚勤的经典。[15] [13]道安〈...二十八年,其间宣扬大乘方等,龟兹大乘佛法自应有一番盛 况。如王女为尼,设大集:   请开方等经奥。什为推辩诸法皆无我,分别阴界假名非实。时会听者,莫不悲感追悼,恨悟之晚。[16]   “诸法”...

    赖鹏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2845913.html
  • 三十七菩提分法及其次第开展与整体运用(1)

    1.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》第十章“般若波罗蜜法门”︰‘“中品般若”的“中分”,从大乘是菩萨行的见地,列举了大乘的内容:  1.六波罗蜜?十八?百八三昧  2.四念处?四正勤?四如意分?五根?五力?七觉分?八圣道分?(无相无作)三三昧?十一智?三(无漏)根?(有觉有观等)三三昧?十念?四禅?四无量心?四无色定?八背舍?九次第定  3.十力?四无所畏?四无阂智?十八不共法  4.四十二字门  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4046273.html
  • 三十七菩提分法及其次第开展与整体运用(2)

    须陀洹乃至佛中,  趣不趣不可得故。  导师对这长段经文,说明如是︰‘色等蕴、处、界法、六度、十八、三十七品等行法,须陀洹果等果法,须陀洹、佛等人,一切都无非是假名施设,“终归于”。所以经说一切...三十七菩提分法者;善士能教导、劝导我们闻、思、修、证三十七菩提分法。  (七) 由、无相、不可得修习三十七菩提分法 成就佛果  导师根据大乘经、论,指出三乘共法的菩提分法,由、无相、无愿行而成就佛道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4046274.html